課程簡介
為何我國的飲食文化特點是南甜北咸、東酸西辣?為何低緯度的人種長腿善跑、高緯度的人種人高馬大?為何導致胡馬度陰山更多的是天災而非人禍?身土不二中的“身”如何依“土”而生、身土不可分離?弱小的r對策者如何與高大的K對策者分庭抗禮?縱觀萬物生靈,盤數天下人生,真可謂成也生態,敗也生態!
本課用大量的人文案例展現了生態與人文盤根錯節的聯系,內容跨越文理,將生態學與經濟學、商學、人類學、語言學、行為學、歷史學、文學、信息學、政治學、關系學、醫學、營養學、仿生學以及性學等諸學科相融合,論述了生態學廣泛的適用性及其與我們生活乃至生存的聯系。本課突破了作為理學的生態學學科樊籬,將以往適用于自然的生態學理論拓展到人文領域,通過講授通適于自然及人文的生態學原理,展現了生態學作為生存藝術和生存哲學的深層內涵。
展開
課程章節
- 第一章 難分難舍——生態與人文關系導論
- 1.1生態學的定義及沿革
- 1.2 生態與人文的關系
- 1.3 生態理念
- 1.4 生態法則
- 單元測驗
- 第二章 身土不二——環境對文化的影響
- 2.1 緯度及溫度對文明的影響
- 2.2 土壤及水資源對文明的影響
- 2.3 飲食文化與生態的關系
- 2.4 生態對語言的影響
- 2.5 地域文化
- 單元檢測
- 第三章 適者生存——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 3.1 適應的特點
- 3.2 趨同及趨異適應
- 3.3 人種的地域差別
- 單元檢測
- 第四章 數量還是質量?——種群生態對策
- 4.1 種群繁殖對策
- 4.2 種群增長模式及數量調節
- 4.3 人口的增長
- 4.4 自然界的r, k-對策
- 4.5 人類社會的r,k-對策
- 單元檢測
- 第五章 對手就是朋友——種內及種間關系
- 5.1 正相互作用
- 5.2 負相互作用
- 5.3 自然界的協同進化
- 5.4 人類社會的協同進化
- 單元檢測
- 第六章 自私的基因——行為生態
- 6.1 利他行為
- 6.2 自然界的集群行為
- 6.3 人類的集群行為
- 6.4 領域和個人空間
- 6.5 求偶行為
- 6.6 人類的性選擇
- 6.7 人類的性行為
- 單元檢測
- 第七章 正因同根生——生態位的博弈
- 7.1 生態位概念及現象
- 7.2 生態位與近緣種競爭
- 7.3 生態位與生物入侵
- 7.4 生態位與共生
- 單元檢測
- 第八章 物我同舟——物種保護
- 8.1 物種多樣性的意義
- 8.2 影響生物多樣性的因素
- 8.3 文化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 8.4 人類活動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 8.5 物種保護的措施
- 單元檢測
- 第九章 共同的家園——生態系統
- 9.1 食物鏈
- 9.2 生態效率
- 9.3 邊緣效應及中度干擾
- 單元檢測
- 第十章 發展的代價——環境保護
- 10.1 生態危機
- 10.2 環保與發展的關系
- 10.3 全球化與生態保護
- 10.4 需要克服的觀念及認知
- 單元檢測
- 期末考試
- 期末考試
授課教師
-
包國章 吉林大學 環境與資源學院 教授
吉林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教授,中國生態學會生態學教育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吉林省生態學會理事。先后完成并正在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以及國家社科重大項目。先后完成并正在主持省級及學校多項教改項目。共發表論文70余篇,學術著作1部
精華筆記
精華筆記正在評選中,去看看全部筆記
常見問題
本課屬于理科還是文科?
本課屬于文理交叉課程,偏文多一些。
是否有教科書?
沒有固定的教科書,為大家制定了相關參考書。
本課容易學嗎?
深入淺出,很容易!